滕定公薨。世子謂然友曰:“昔者孟子嘗與我言於宋,於心終不忘。今也不幸至於大故,吾欲使子問於孟子,然後行事。”然友之鄒問於孟子。 孟子曰:“不亦善乎!親喪固所自盡也。曾子曰:'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,可謂孝矣。'諸侯之禮,吾未之學也;雖然,吾嘗聞之矣。三年之喪,齊疏之服,饘粥之食,自天子達於庶人,三代共之。”然友反命,定為三年之喪。 父兄百官皆不欲,曰:“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,吾先君亦莫之行也,至於子之身而反之,不可。且志曰:'喪祭從先祖。'” 曰:“吾有所受之也。”謂然友曰:“吾他日未嘗學問,好馳馬試劍。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,恐其不能盡於大事,子為我問孟子。”然友復之鄒問孟子。 孟子曰:“然。不可以他求者也。孔子曰:'君薨,聽於冢宰。歠粥,面深墨。即位而哭,百官有司,莫敢不哀,先之也。'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'君子之德,風也;小人之德,草也。草尚之風必偃。'是在世子。”然友反命。 世子曰:“然。是誠在我。”五月居廬,未有命戒。百官族人可謂曰知。及至葬,四方來觀之,顏色之戚,哭泣之哀,吊者大悅。 5 i. x5 w) V) P; n- e
n2 a: ?! w% ]1 f4 g6 Z; u
滕定公死了,太子對老師然友說:“上次在宋國的時候孟子和我談了許多,我記在心裡久久不忘。今天不幸父親去世,我想請您先去請教孟子,然後才辦喪事。”# x4 S8 T8 w2 S' B
然友便到鄒國去向孟子請教。 p# U* z. y* i$ }
孟子說:“好得很啊!父母的喪事本來就應該盡心竭力。曾子說:'父母活著的時候,依照禮節侍奉他們;父母去世,依照禮節安葬他們,依照禮節祭把他們,就可以叫做孝了。'諸侯的禮節,我不曾專門學過,但卻也聽說過。三年的喪期,穿著粗布做的孝服,喝稀粥。從天子一直到老百姓,夏、商、週三代都是這樣的。” J+ Q% [4 J) I
然友回國報告了太子,太子便決定實行三年的喪禮。滕國的父老官吏都不願意。他們說:“我們的宗國魯國的歷代君主沒有這樣實行過,我們自己的歷代祖先也沒有這樣實行過,到了您這一代便改變祖先的做法,這是不應該的。而且《志》上說過:'喪禮祭祖一律依照祖先的規矩。'還說:'道理就在於我們有所繼承。'”
! H! \- C; L0 D7 L 太子對然友說:'我過去不曾做過什麼學問,只喜歡跑馬舞劍。現在父老官吏們都對我實行三年喪禮不滿,恐怕我處理不好這件大事,請您再去替我問問孟子吧!”: i( ?( }0 T) |8 c- u& r
然友再次到鄒國請教孟子。孟子說:“要堅持這樣做,不可以改變。孔子說過:'君王死了,太子把一切政務都交給家事代理,自己每天喝稀粥。臉色深黑,就臨孝子之位便哭泣,大小官吏沒有誰敢不悲哀,這是因為太子親自帶頭的緣故。'在上位的人有什麼喜好,下面的人一定就會喜好得更厲害。領導人的德行是風,老百姓的德行是草。草受風吹,必然隨風倒。所以,這件事完全取決於太子。”
' l3 v8 A# y) i, \0 y 然友回國報告了太子。* \. N* {7 W' h4 N: |2 |
太子說:“是啊,這件事確實取決於我。”
+ j, \ ~4 A x# D. L 於是太子在喪廬中住了五個月,沒有頒布過任何命令和禁令。大小官吏和同族的人都很贊成,認為太子知禮。等到下葬的那一天,四面八方的人都來觀看,太子麵容的悲傷,哭泣的哀痛,使前來弔喪的人都非常滿意。
9 f" w4 O! s0 r9 c4 X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