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K綜合論壇, WK综合论坛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注册
查看: 341|回復: 0

中国古代妖怪及出处

[複製鏈接]
累計簽到:393 天
連續簽到:1 天
發表於 2016-6-12 22:01:06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VIP精品區,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,輕松賺金幣
加入VIP,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,超級棒
玄中记》:“蜮以气射人,去人三十步,即射中其影。中人,死十六七。”《纪年》云:“晋 $ X7 N) u: u& x) T6 g2 P8 X
献公二年春,周惠王居于郑,郑人入王府取玉马,玉化为蜮,以射人也。”(出《感应经》) 1 `8 Z0 f- H' v8 Y( W4 D, ]  ^+ F0 q3 f
  据《玄中记》记载,蜮可以气息射人,距离人三十步远,就能射中人的影子。凡被射中的 8 N/ }9 |! y- F* T: T4 Y
人,十有六七会死去。又据《纪年》上说,晋献公二年春,周惠王住在郑国,郑国的一个人进王 9 N* H% j  }& N7 e- l# @! ~
府去取玉马,玉马已变为蜮,开始用气射人。
  a) w3 v" k$ d6 K/ m+ S" F2 p2 G化 蝉
8 ]0 u0 [# R5 p& M6 x8 C* f- u6 f齐王后怨王怒死,尸化为蝉,遂登庭树,嘒唳而鸣。后王悔恨,闻蝉鸣,即悲叹。(出崔豹《古
4 A4 w9 _' z" x6 g/ p, X. p6 U$ }- a今注》)   ]6 v! }' I* ?0 i, C6 B: {
  齐王王后因怨恨君王生气而死,尸体变为蝉,便落在院里树上,“嘒嘒”地鸣叫不停。后来
4 g9 T# q5 W. e) p齐王很悔恨自己,每次听到蝉鸣,都悲叹不已。
% x3 B! ]8 D8 V* ~揖怒蛙
* y5 [7 B; I1 R; Q7 o  S* _越王勾践既为吴辱,常尽礼接士,思以平吴。一日出游,见蛙怒,勾践揖之,左右曰:“王揖怒 , f+ X# K( j2 V6 f8 s
蛙何也?”答曰:“蛙如是怒,何敢不揖?”于是勇士闻之,皆归越,而平吴。(出《越绝 1 W( F. ?5 O! E: l! V$ {
书》)
) C. `# N! k2 B0 a5 S% N2 w  越王勾践被吴国侮辱后,经常是以最大的礼节接待士人,一心想以这些人消灭吴国。有一天
  g, }! g& w/ G- b8 c) o出去游玩,看见一只蛤蟆在发怒,勾践便向它作揖。左右问道:“大王为何向一只发怒的蛤蟆作 " v9 R& ~, u& ]1 Q$ {- U
揖?”勾践回答道:“这只蛤蟆对我如此发怒,我哪里敢不作揖。”于是勇士们听说了此事,他   Z6 Z! V3 ~  R/ K4 X: x' p
们都纷纷投奔到越国,因而消灭了吴国。
怪 哉 . E9 v/ e( }1 I4 w: a! u, a
汉武帝幸甘泉,驰道中有虫,赤色,头、牙、齿、耳、鼻尽具,观者莫识。帝乃使东方朔视之,
6 S/ T8 g! `  A, G; w还对曰:“此虫名怪哉,昔时拘系无辜,众庶愁怨,咸仰首叹曰:怪哉怪哉。盖感动上天,愤所
7 y9 O& J& J6 f1 p+ h6 P/ f生也,故名怪哉。此地必秦之狱处。”即按地图,信如其言。上又曰:“何以去虫?”朔曰: - s0 L% `2 J" \3 Z0 p5 _
“凡忧者,得酒而解,以酒灌之当消。”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,须臾糜散。(出《小说》)
& _) i% Q# X- f) Z$ J4 x  汉武帝到甘泉去,在行走的路上遇上一条虫子,红色,脑袋上牙齿耳朵鼻子全都有,看到的
/ n- Z: v: |  r4 X; ?6 W人没有能认识的。于是汉武帝派东方朔去察看。东方朔回来后禀告说:“此虫名叫怪哉。从前经 0 U$ W0 X) k* J
常捕捉无辜百姓,人们都很忧愁怨恨,仰首叹息道:‘怪哉怪哉!’大概是感动了上天,由这怨 # n( o1 r" k* g
愤之气凝聚而生成的,所以起名叫怪哉。此地一定是秦朝当年的监狱旧址。”于是立即查找地
$ `5 p, F) }1 z2 U5 J" |2 k图,果然象东方朔所说。汉武帝又问:“怎么可以去掉此虫?”东方朔道:“凡是忧愁的人,喝
' X% Y9 K3 k5 {+ `6 A! J了酒就解除了,因而用酒浸泡它即可消灭。”于是汉武帝派人将虫子捉来放在酒中,不一会就化 8 c8 Y$ T  f  }) F4 `  i) l
解分散了。
小 虫 % |; f- Z7 o1 H9 J% ?
汉光武建武六年,山阳有小虫皆类人形,甚众。明日,皆悬于树枝死。(出《广古今五行记》)
, a7 r9 z, d+ r, C8 u: C( @, C 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,山阳有小虫全都像人的样子,很多很多。第二天,全部悬吊在树枝上死   t, c" P# W2 d9 n& c+ ~( |
去。
蒋 虫
7 {) X7 O$ e+ x蒋子文者,广阳人也。嗜酒好色,挑达无度。每自言:“我死当为神也。”汉末,为秣陵尉,逐
. e5 b8 |2 c1 y( ~* v贼至山下,被贼击伤额,因解印绶缚之,有倾而卒。及吴先主之初,其故吏见子文于路间,乘白
3 Y2 C# r; D/ L马,执白羽扇,侍从如平生。见者惊走,子文追之,谓曰:“我当为此地神,福(“福”字原
* R5 D0 R3 P( y7 Q) i1 R缺,据本书卷二九三“蒋子文”条补)尔下民。可宣告百姓,为我立祠,不尔,将有大咎。”是   o5 f/ n8 r. h6 w2 ~# |7 S
岁夏,大疾疫,百姓辄恐动,颇窃祀之者。未几,乃下巫祝曰:“吾将大启(“启”原作 ' c, d% X# L" D/ c- v6 [
“咎”,据本书卷二九三“蒋子文”条改)福孙氏,官宜为我立祠,不尔,将使虫入人耳为灾 4 D: \8 Q1 Y; m6 @( N
也。”俄而果有虫虻,入人耳即死,医所不治,百姓愈恐。孙主尚未之信,既而又下巫祝曰: ' l& I- E$ r7 o2 r8 U
“若不祀我,将以大火为灾。”是岁,火灾大发百数,火渐延及公宫,孙主患之,时议者以神有   o- F& z$ W8 q% @
所归,乃不为厉,宜告飨之。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,其子绪为长水校尉,皆加印绶,为立
3 P5 f9 o( I( L- E祠宇以表其灵,今建康东北蒋山是也。自是疾厉皆息,百姓遂大事之,《幽明录》亦载焉。(出
, B5 @/ A1 y+ \( }3 V《搜神记》) ) {, _( e  W8 ^4 H
  蒋子文,广阳人,喜好酒色,放纵无度。常常自言道:“我死后将成为神仙。”汉朝末年,
; z; J3 e1 `8 M9 t8 v. H任秣陵县尉。有一次他追击强盗到山下时,被强盗击伤了前额,于是他解下来拴印的丝带把伤口
: F; d) C8 Z1 D& N& @/ W, r, _缠绑上,可是过了不久便死去了。然而到三国时的吴先主初期,与他当年一起共事的老官吏竟在
9 \) ?& f( `5 k* r; V路上又遇见了他。他骑着白马,手拿白色羽毛扇,随从们也如当年在世时的一样。遇见他的人惊
4 q& }; Z5 X* a慌而逃,蒋子文便紧追上去,对那人说:“我是这里的神仙,要造福于这里的百姓。你可告诉百
+ V9 ]' l9 I. P) i, c& n' s姓们,为我修建祠庙,不然的话,将会有大灾降临。”这年的夏天,果然发了大瘟疫。百姓当时
. s; k6 r! h% P- V0 o" W6 p- T都很恐惧,很多人都偷偷地祭祀他。不久,就对巫师下令道:“我将为吴主孙氏带来很大的福
8 h7 W+ O- ~3 u) x气,而官府必须为我修筑神庙。不这样,我将会让虫子钻入人的耳朵,而造成灾难。”不久,果 % H/ `  m9 {6 q3 X
然就有虻虫钻进人耳朵而死人的事发生,医生也治不好,百姓更加害怕,而吴主孙氏还不相信。
# \- B/ V7 c4 K  p: r; S接着又对巫师下令道:“如果再不祭祀我,将会发生大火灾。”这一年,火灾发生了一百多次,
' g8 ]  ^, \6 G% Y' y2 C火势渐渐蔓延到吴主的宫殿,吴主十分忧患。当时议事的臣僚们认为神必须有所归宿,才不会成
7 n  [5 I# O; p# [" a+ n为祸患。应该敬告他我们将祭祀供奉他。于是派使者去敬告,加封蒋子文为中都侯,提拔他的儿
" F3 \: u7 o0 K' {子蒋绪为长水校尉,全都加佩印绶,并为他立庙宇以显扬他的神灵。现在建康东北蒋山上的庙就 # G6 D7 s; h, @0 u2 ]
是当年为他修造的。从此各种疾病祸患再也没有了。于是百姓便一直隆重地祭祀他,此事《幽明
; k; }8 p6 w" v. d' E; X录》也有记载。
园 客
! g: ^4 Q, K% Q9 d6 S5 e" F园客者,济阴人也,姿貌好而良,邑人多愿以女妻之,终不娶。常种五色香草,积数十年,服其
9 y! Y8 n) p7 K; |8 h# }实。一旦有五色蛾止其旁,客收而荐之。至蚕时,有女夜半至,自称客妻,道蚕之状。客与具
( p  T& l3 [- \, @: u: O# p蚕,得百二十头茧,皆如瓮。缲一头,六十日乃尽。讫则俱去,莫知所如。济阴人设祠祀焉。
4 e5 C8 y% k4 ?& r$ a) e(出《列仙传》)
3 T/ j" o# {* {1 z  b  园客,济阴人。相貌好而又善良,城中人很多想把女儿许配给他,园客始终也没娶妻。他经
) T5 m' C' e% a( P* P* f/ e常种一种五色香草,积攒了几十年,吃那草的果实。有一天一只五色蛾落在他身旁,园客把蛾收
% u0 E) \3 g' m, O7 F藏在家并放草席上。到了要变蚕蛹时,有一女子忽然在半夜时来到他家,自称是他的妻子,并向
) q* f! F+ `1 _$ c他讲述了如何变成蚕的样子。于是园客与她一起变成了蚕,做了一百二十只蚕茧,都像瓮那么
: a4 y' [5 {$ ]3 A+ ?; x大。从一头抽丝,要抽六十天才能抽完。做完茧后就一起走了,谁也不知到哪里去了。济阴人立 ( B- J: H; H+ P# G% p
祠庙为他们祭祀。
乌衣人 + O% D/ z5 B8 e# j! t% Y
吴富阳县有董昭之者,曾乘船过钱塘江。江中见一蚁著一短芦,遑遽畏死,因以绳系芦著舡。船 5 b% N, _7 D* R5 d: {% Q! O
至岸,蚁得出。其夜,梦一乌衣人谢云:“仆是蚁中之王也,感君见济之恩,君后有急难,当相 5 y3 S) Y/ c% a/ @, T
告语。”历十余年,时所在劫盗,昭之被横录为劫主,系余姚。昭之忽思蚁王之梦。结念之际, & t$ ]$ q' I$ W& b" P$ Y; h- z
同被禁者问之,昭之具以实告,其人曰:“但取三两蚁著掌中语之。”昭之如其言,夜果梦乌衣
0 _- e# T9 v* A9 h4 ^+ n& h云:“可急投余杭山中。天下既乱,赦令不久(久原作及,据明抄本改)也。”既寤,蚁啮械已
2 n4 \6 _3 B8 P9 p7 A0 R尽,因得出狱,过江,投余杭山。旋遇赦,遂得无他。(出《齐谐记》)
; P* t( p6 |7 B9 W$ ]  吴地富阳县有个叫董昭之的人,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,看见江中有一只蚂蚁附着在一根短芦 5 u5 I3 x3 r0 W" o
苇上,惶恐失措,害怕死去,于是他用绳子牵引着芦苇带到船上来。船到了对岸,蚂蚁得救。那
- }% I9 t5 r9 C$ @8 @天夜里,他梦见一个黑衣人向他道谢道:“我是蚂蚁王,感谢你救我过江之恩。你以后如有急难
& e$ `! d/ m1 j6 V% n之事,请告诉我。”过了十几年,当时他住的地方有盗贼,董昭之则被蛮横地指责为强盗头子, 8 ^. o: b7 ?6 d
被关押在余姚县。董昭之忽然想起蚁王托梦之事,正当他思念此事时,有一个一起被关押的人便
# ?# m% q$ e7 L. h7 d问他在想什么,董昭之如实相告。那个人说:“你只要捉两三只蚂蚁放在手上对它一说你想要问   [$ i+ B9 c& D+ S' v
的事就可以。”董昭之像他所说的做了,夜里果然梦见黑衣人对他说:“你可立即投奔余杭山 5 [. n! U( I+ r* d
中。天下已经大乱,赦令不久就会下来。”等他醒了时,蚂蚁已经咬断了他的刑械。因而他能够 ; |9 b6 j$ Q+ C+ \
逃出监狱,过了江,逃进余杭山。接着遇到大赦,这才没有别的事。
朱诞给使
! H6 f: T) {7 Q7 D. g, z淮南内(“内”原作“囚”,据明抄本改)史朱诞字永长,吴孙皓世,为建安太守。诞给使妻有 ) O' v7 p- H2 S6 h1 g
鬼病,其夫疑之为奸。后出行,密穿壁窥之,正见妻在机中织,遥瞻桑树上,向之言笑。给使仰
/ Z( a) B, y+ j. I3 Z5 G7 C5 q视,树上有年少人,可十四五,衣青衿袖,青幧头。给使以为信人也,张弩射之,化为鸣蝉,其
" k" Z  n# w6 m/ s大如箕,翔然飞去。妻亦应声惊曰:“噫!人射汝!”给使怪其故。役久时,给使见二小儿在陌 2 \: T; u) W, J
上共语,曰:“何以不复见汝?”其一即树上小儿也,答曰:“前不谨,(“谨”原作“遇”,
4 Q  u% K+ _& C$ ?, C据明抄本改。)为人所射,病疮积时。”彼儿曰:“今何如?”曰:“赖朱府君梁上膏以傅之, , m' _2 L$ F1 P3 C
得愈。”给使白诞曰:“人盗君膏药,颇知之否?”诞曰:“吾膏久致梁上。人安得盗之?”给
7 J0 j* R8 H: v# n  `3 I使曰:“不然,府君视之。”诞殊不信,为试视之,封题如故。诞曰:“小人故妄作,膏自如 9 P0 @. K) t) u3 @: ~$ H" ]
故。”给使曰:“试开之。”则膏去半焉,所掊刮见有趾迹。诞自惊,乃详问之,给使具道其本
% y( u5 O( M' z" f' {/ i末。(出《搜神记》) 0 ?( C  V9 p% e
  淮南王内史朱诞,字永长。到东吴孙皓执政时期,任建安太守。朱诞给事(官职名)的妻子 6 e! S- f; y4 G, s3 `
本来有鬼病,而丈夫却怀疑她有奸情。后来他假说要出门,其实他秘密地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偷偷 # ~: C7 V' y4 s* z
地观察她。他看见妻子正在机上织布,远远地望着桑树,并向着那里说笑。给事向上一看,只见
4 z/ j' K8 Q& J+ G- H) L$ g+ V桑树上有少年,年纪在十四,五岁。穿着青色衣裳,戴着青色头巾。给使以为是来传递消息的
/ a7 i1 ?7 r$ {! q2 S* j: I人,便张弓射他。那少年立即变成了一只鸣叫的蝉,大如簸箕,飘然飞去。妻子也同时惊叫道:
4 x4 s! D8 H# Z9 z& Y“噫,有人射你!”给使很奇怪其中的缘故。有一次出门办事很长时间,给使看见两个小孩在田 ; C% H" v- U5 }+ i% G7 m) d, K
埂上说话。有一个问:“怎么再没见到你?”其中的一个就是树上的那个小孩,他回答说:“前
+ I, ^" U& P9 N. J! ]! t些日子因不小心,被人用箭射中了,养伤养了好长时间。”那个小孩又问道:“现在怎么样
- ~8 S6 C: X; z了?”他回答说:“多亏用了朱府房梁上的膏药敷伤口,才治好了。”给使告诉朱诞说:“有人 - O0 g3 I2 W' v3 b
偷了你的膏药,你知道吗?”朱诞说;“我的膏药一直放在房梁上,别人怎么能偷到它?”给使
4 P* ~; y- i# ]3 X说:“不对,请府君看看吧。”朱诞很不相信,便上去察看,结果密封如故。朱诞道:“真是小
( x% N. Q' u6 L% K' l1 g人故作妄言!膏药明明完好如故。”给事道:“你再打开看看。”打开一看,膏药已丢去一半,
3 |2 K1 q% u" w& P- d在被刮取的地方还能见着脚趾的痕迹。朱诞自然很惊奇,于是详细地询问他。给事全部叙述了事
1 r; e3 ~% f8 g! y情的始末。
葛辉夫 * }. F% _) N) w$ s% n
晋乌伤葛辉夫,义熙中,在妇家宿,三更,有两人把火至阶前。疑是凶人,往打之,欲下杖,悉
( D4 {$ q( J/ q( S变成蝴蝶,缤纷飞散。有冲辉夫腋下,便倒地,少时死。(出《搜神记》)
0 N4 x# u8 s( ]4 S  晋朝乌伤人葛辉夫,义熙年间,有一次住在妻家,三更时分,有两个人手持火把来到台阶
" Z' d6 \% o& u3 u: V1 Q+ W前。葛辉夫怀疑是坏人,就去打这两个人,刚想要下棒子,只见他俩都变成了蝴蝶,乱纷纷地飞 6 V! P, ~( A: s" `$ `. [
舞,有一只撞到葛辉夫的腋下,他便倒在地上。不一会儿就死去了。
 蜓
/ L' U0 I8 ]5 l+ S《博物志》:“ 蜓以器养之,食以朱砂,体尽赤,称满七斤,治捣万杵,以点女子肢体,终不
/ g# U' e# l9 q0 Y2 h& T# l灭。”淮南万毕术云:“取守宫,新合阴阳,以牝牡各藏之瓮中。阴干百日,以点女臂,则生文
" |. A1 x  M# \4 U1 p8 ^章,与男子合,辄灭去也。”(出《感应经》)
* I2 z& j2 r- _  《博物志》上说:“ 蜓(俗称壁虎),用器皿饲养它,给它朱砂吃,全身通红。够七斤重 3 C1 ?" S5 b- T( P3 m# |
时,用杵捣上万次,用来点抹在女子的肢体上,一直不会消失。”淮南的万毕术说:“用守宫 + ^' `* e" T+ E. C  O7 U" d1 }& g
(即壁虎),刚赐交配之后,把公母分别收藏在瓮中,阴干一百天,用来点在女子的手臂上,就
! p) f& y$ h: R会生出花纹。如果与男子合房,花纹就会消失。”
肉 芝
$ y! z6 |; M4 ?4 V- e! }肉芝者,谓万岁蟾蜍,头上有角,领下有丹书八字再重。以五月五日中(明抄本“中”作 7 w9 p8 {! N( F# H
“午”)时取之,阴干百日,以其足画地,即为流水。带其(“其”原作“在”,据明抄本改) 9 ]' W% i6 ^9 g; T
左手于身,辟五兵。若敌人射己者,弓弩失皆反还自向也。(出《抱朴子》)
5 q/ e5 G6 h: W: I- n! m2 I  肉芝,就是人们所说的万岁蟾蜍。头上长角,脖子下似红笔写出的双重“八”字。在五月五
; {, P+ z4 y/ \) Y日中午将它捉住,阴干一百天,用它的足画地,立刻就能流出水来。把它的左手带在身上,能躲
" [8 f* c0 q( A8 b* I' c避五种兵器。如果敌人用弓箭射你时,那箭头便会反过去向他自己射去。
千岁蝙蝠 6 v7 a. ~" K! X& o
千岁蝙蝠,色如白雪,集则倒悬,脑重故也。此物得而阴干,末服之,令人寿四万岁。(出《抱
4 U8 z1 T3 |# v6 Z; d& G* \# z8 g) P朴子》)
+ _+ x. x1 S7 i5 b3 Y  千岁蝙蝠,颜色如白雪。落脚停留时则倒悬身子,这是因为头太重的缘故。如能捉到此物而
6 }) U" [- g  }5 X& C( g( e: m把它阴干,研成粉末喝下去就能叫人长寿四万年。
蝇触帐
5 Y/ U. y5 K# E% Z晋明帝常欲肆胜,秘而不泄(“泄”原作“谋”,据明抄本改),乃屏曲室,去左右,下帷草
3 |% p' r6 t% W5 v* ~诏。有大苍蝇触帐而入,萃于笔端,须臾亡出,帝异焉。令人看蝇所集处,辄传有赦,喧然已遍
" Z$ X8 X! Q5 F- {, K: r矣。(出《异苑》) % b' \5 X# K; \" j" C8 Q
  晋明帝常常想宽赦有罪的人,却又秘而不宣。于是遮挡住深邃的密室,屏退左右,落下帷帐
$ [: s: h" k) @1 y. m. Z2 j; y, v而草拟诏书。突然有只大苍蝇冲开帷帐闯进来,落在笔尖上,一会儿又逃出去。明帝十分惊异便
4 y6 k/ R9 S8 N派人去观察这只大苍蝇的落脚之处,而它停留的地方立即传出将有赦令,而且这消息到处都在喧
" P: t9 L& u( Z$ b% y嚷。
苍梧虫 & o- ^; F: Q3 k7 F( E
《博物志》云:“苍梧人卒,便有飞虫,大如麦,有甲,或一石余,或三五斗,而来食之,如风 ; J: ^' z/ `0 M0 L8 z& v
雨之至,斯须而尽。人以为患,不可除。唯畏梓木,自后因以梓木为棺,更不复来。”(出《博
3 n% {/ P1 h2 x物志》) ; q- |) ~, D( L/ u7 S$ l
  《博物志》上说:“苍梧地方有人死后,便有飞虫聚来,飞虫像麦粒那么大,长着甲壳。有
: _& {' e1 @! x5 G: l时飞来一石多,有时飞来三五斗来吃人的尸体。每次都像风雨一般说来就来,不一会儿便将尸体
$ q+ e1 r, E( ?. V0 |/ H( S6 g# ~% j+ M吃光。人们已把它们作为忧患,然而无法除掉。只是这些虫子很怕梓木,后来由于用梓木做棺 ' S0 u. t! h# q2 B, R
材,虫子就再也不来了。
蚱 蜢 1 [" Q1 p, @9 i& w; q9 Q/ k0 O: }
徐邈,晋孝武帝时,为中书侍郎。在省直,左右人恒觉邈独在帐内,以与人共语。有旧门生,一 # I/ J! r% x  q3 |6 `: y7 T
夕伺之,无所见。天时微有光,始开(“开”字原缺,据明抄本补)窗户,瞥观一物,从屏风里 2 O8 ]: X  n5 Y
飞出,直入前铁镬中。仍逐视之,无余物,唯见镬中聚菖蒲根下,有大青蚱蜢,虽疑此为魅,而 : B2 H9 p, r) C( ?6 B. N! R
古来未闻,但摘除其两翼。至夜,遂入邈梦云:“为君门生所困,往来道绝,相去虽近,有若山
: ^% a3 M( S* B+ R0 _4 O4 m2 j, j河。”邈得梦,甚凄惨。门生知其意,乃微发其端。邈初时疑不即道,语之曰:“我始来直者,
/ a! U$ E. s, {+ `(明抄本“直者”作“此省”)便见一青衣女子从前度,犹作两髻,姿色甚美。聊试挑谑,即来 3 S" D8 ^0 ^8 m
就己,且爱之,仍溺情。亦不知其从何而至此。”兼告梦。门生因具以状白,亦不复追杀蚱蜢。
* q- M  s$ i8 J- w" j(出《续异记》) * V5 j$ k% i7 \
  徐邈,晋孝武帝时,为中书侍郎。当他在官署值班时,下属们虽然都觉着他是单独在帐内, / \# w* [5 d4 d- L5 s2 Z& Q% q
可又时常与人说话。有一个他过去的学生,在一天晚上便去偷偷地观察他,可什么也没看到。当 6 n3 {5 Z4 n. \% Y4 g+ O
天色微有光亮时,便开开窗户。他忽然看到一物,从屏风后面飞出来,一直飞进前面的大铁锅
, a- r# m8 q% U中,于是他便追着去看,没见别的东西,只见大锅里堆放的菖莆根子下,有一只很大的青蚱蜢。 2 c0 D& {4 H7 b# K3 e1 Q
他虽怀疑是此物作怪,可是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,他只是摘掉了它的两个翅膀。到了夜晚,那蚱
' G' e+ \, y' _" h4 C5 d蜢便给徐邈托梦说:“我被你的门生困住了,往来之路已经断绝。我们相距虽然很近,然而有如
. c/ m3 s: h7 l3 }山河相隔。”徐邈得了此梦,十分悲凄。门生知道他的意思何在,便稍微地提了个头。徐邈起初
8 d9 e/ M8 ^0 u7 i怀疑门生是不是知晓此事而没有立即告诉他,后来对他说:“我刚来值班时,就看见一个青衣女
3 N2 k. r6 `- Z  ?( N+ V子从前面往过走,头上还挽着两个发髻,姿色很美。姑且对她试探挑逗,她立即便来就我。我很
4 Q3 q( m, q2 M9 s& F喜爱她,一直沉溺在情爱之中,也不知道她是从何处来到这里的。”并把托梦的事也告诉了他,
# b- V% \9 w5 k于是门生也把自己看到的事全都告诉了徐邈,从此也不再追杀蚱蜢了。
施子然 # |9 a, i) L6 W7 ]$ D% y
晋义熙中,零陵施子然虽出自单门,而神情辨悟。家大作田,至棱时,作蜗牛庐于田侧守视,恒
- g& r' c4 U" ?3 B- o* b宿在中。其夜,独自未眠之顷,见一丈夫来,长短是中形人,著黄练单衣袷,直造席。捧手与子
8 \% i4 d& `6 p" u# s然语,子然问其姓名,即答云:“仆姓卢名钩,家在粽溪边,临水。”复经半旬中,其作人掘田 * D. w2 C* i% }( \2 e5 G0 X
塍西沟边蚁垤,忽见大坎,满中蝼蛄,将近斗许。而有数头极壮,一个弥大。子然自是始悟曰: ) h, {& h, A% d' T+ u0 ~5 }4 n/ }
“近日客卢钩,反音则蝼蛄也;家在粽溪,即西坎也。”悉灌以沸汤,于是遂绝。(出《续异 ' o* l& k) T7 q9 M6 n
记》) 6 v$ _! ^0 n1 Y
  晋朝义熙年间,零陵人施子然虽出于孤寒门第,而他的头脑很有识别能力和悟性。家里农作 - l$ G8 G' \& ~3 W) B
大忙季节,到田地去的时候,便在地边盖了个小屋以便看庄稼,施子然经常住在小屋里。有一天
0 l+ |) D9 D' U) W夜里,他独自一人还没睡觉时,看见一个男子走来,从个子高矮上看可算个中等人,身穿黄色丝 4 @  j8 Q" u' z1 O+ v& f1 M
质单衣,直奔炕席而来,并握住施子然的手说话。施子然问他的姓名,他便答道:“我姓卢名
+ [, \' W, \* ^& S1 s钩,家在粽溪边,紧靠水。”又过了半旬,有个庄稼人在田埂的西沟掘蚂蚁窝口的小土堆,忽然
& J  m$ _: K/ l掘出一个大洞穴。里边满满的全是蝼蛄,将近一斗多,而有好几只极雄壮,其中一个特别大。施
8 x. O! |: o4 c" G) b; @子然从这里才悟出了那个男子的话,便说:“近来有个客人自称叫卢钩。反切其音则叫蝼蛄;他 3 W7 B7 ?/ V1 ]) `9 x- c1 R0 ?: y
说家在粽溪,其实就是西沟。”于是就用滚开的水灌进洞。从此蝼蛄绝迹了。
庞 企 , g  q, h/ ~% n0 ]. n" \
晋庐陵太守庞企自云,其祖坐系狱,忽见蝼蛄行其左右,因谓曰:“尔有神,能活我死否?”因 " f, h7 j4 l' B6 D
投食与之,蝼蛄食饭尽而去。有顷复来,形体稍大,意异之,复投食与之。数日间,其大如豚, / i( |7 |7 ?, _% H
及将刑之夜,蝼蛄夜掘壁为大穴,破械,得从之出亡。后遇赦免,故企世祀蝼蛄焉。(出《搜神
! x' i6 p1 A: g- _- S7 I记》)
7 ]$ [  T# _+ ]  晋朝的庐陵太守庞企自己曾说,他的祖父因罪被关押在狱中,忽然看见只蝼蛄在他身旁爬 7 g7 F) ~5 r/ s6 R- K; g
行,于是他对蝼蛄说:“你有神灵,能免我死救我活命吗?”便投食给蝼蛄吃,蝼蛄把饭食吃光
  ?* Q3 Y! a# R* r  t, \7 U: a而去。过了一会儿蝼蛄又来,形体就长大了些。他心里很奇怪,就再投食给它吃。几天时间,那
+ m3 i' Y) T) F. j& D蝼蛄长得个头如猪大。到了将要行刑的前一天夜晚,蝼蛄在夜间把墙壁掘出一个大洞,并给他破
$ m4 R: C; F! u2 X' q" c掉刑具,这样才能随着它从狱中逃出来。后来遇上大赦。因此庞企家世代都祭祀蝼蛄。
蟾 蜍 0 x: [( Z. ^0 l+ j5 t
晋孝武太元八年,义兴人周客有一女年十八九,端丽洁白,尤辨惠,性嗜脍,啖之恒苦不足。有 7 P5 O7 ?& X5 S3 \; {, z% B9 T2 T( L& p
许纂者,小好学,聘之为妻。到婿家,食脍如故,家为之贫。于是门内博议,恐此妇非人,命归 2 z6 w* G& l, W) F/ b; W
家。乘车至桥南,见罟家取鱼作鲊著案上,可有十许斛。便于车中下一千钱,以与鱼主,令捣
# Y  v5 M  `* Z) X) S齑。乃下车,熟食五斗,生食五斗。当啖五斛许,便极闷卧。须臾,据地大吐水,忽有一蟾蜍,
, n( J7 S) w0 l: _  P- Q3 h从吐而出。遂绝不复啖,病亦愈。时天下大兵。(出《广古今五行记》) , x: V/ _& f% l7 g! v
  晋朝孝武帝太元八年,义兴县人周客有个女儿十八九岁,生得端庄美丽而又洁白,特别明察 ) |: X- S1 o; ^0 H
事理而又贤惠。生来喜欢吃肉片鱼片,吃起来常常为吃不饱而苦恼。有个叫许纂的青年,从小好
% D+ s5 ?) W/ r% D7 L1 c( C学,娶她做了妻子。到了丈夫家,大吃肉片的习惯依然如故,把家都吃穷了。于是家族内的人都 / u+ [6 c. N- c
议论说,恐怕这个女子不是人,于是打发她回娘家,当她乘车走到桥南时,看见渔家正在拿鱼制 # k5 S0 ]- s1 C
做成熟食放在案子上,大约有十几斛(古量器,十斗为一斛),便从车中取出一千钱,交给鱼
- i( K, y+ \* M3 g/ S' h主,并叫他把鱼捣碎。于是她下了车,熟鱼吃了五斗,生鱼吃了五斗。当吃了五斛多一点时,便 7 \5 G7 C5 a' @. E
觉得十分烦闷而躺下。不一会儿,伏地大口地吐水,忽然有一只蟾蜍,随着一起被吐出来。于是 9 a1 q7 M& j. u( A3 g
不再吃肉,病也痊愈。当时天下正大战。
0 Q# K! Q2 l7 h; G5 C: \/ N蝇 赦 / Y. k5 B. m6 Z& k3 T- |# F4 p
前秦苻坚欲放赦。与王猛、苻融,密议甘露堂,悉屏左右。坚亲为赦文,有一大苍蝇集于笔端,
* y/ s, L+ _. N3 W1 {听而复出。俄而长安街巷,人相告曰:“官今大赦。”有司以闻。坚惊曰:“禁中无耳属之理,
3 [" l6 w' }, `! \6 b; a事何从泄也?”敕穷之。咸曰:“有小人青衣,大呼于市曰:“(“曰”原作“旦”,据明抄本
* l: i4 w" k0 h, q2 ]: M8 A# N改)‘官今大赦。’须臾不见。”叹曰:“其向苍蝇也。”(出《广古今五行记》) / p: L* `2 V6 E) a4 T4 j, C
  前秦世祖苻坚想颁布大赦令,便与王猛、苻融密议于甘露堂。他们屏退了左右,由苻坚亲自
, S4 x9 W  a+ O1 O% Y0 W- v9 ~8 _9 X执笔起草赦文。有一只大苍蝇突然落于笔尖,听到他们的议论后又飞出去。顷刻间长安城的大街
% X  j5 i) j+ l小巷上,人们奔走相告说:“官府今天要大赦了!”有关部门把此事禀奏皇帝,苻坚奇怪道:
- {; I5 B2 {  a) O“宫中不可能有被窃听的道理呀,事情是从什么地方泄露出去的呢?”苻坚下令追究此事,人们 9 C, C6 Z8 D) P8 Z( b9 o
都说:“有穿青衣服的小孩,在街市上大喊道:‘官府今天要大赦了!’很快便不见了。”苻坚
. ~, d6 a3 u, l2 F$ u7 m感叹道:“他就是先前那只大苍蝇啊!”
发 妖 6 w* q- J* b' |5 [
晋安帝义熙年,琅玡费县王家恒失物,谓是人偷,每以扃钥为意,而零落不已。见宅后篱一孔
; i/ s" [( L& |- ]; s! [: T6 R穿,可容人臂,滑泽,试作绳罝,施于穴口。夜中闻有摆扑声,往掩得大发,长三尺许,而变为
$ W/ \* a/ W$ X. r% u& k: i* T# K蟮。从此无虑。(出《广古今五行记》) ! ]4 _7 v1 O  l
  晋安帝义熙年间,琅玡郡费县有个姓王的家里经常丢东西,他以为是人来偷的,因此每次出 . R6 g$ Y1 ~+ c$ U5 f$ Y1 j, k( j
入都对门闩锁钥十分留意。然而仍然不断丢失东西。后来他发现房后的篱笆墙上穿了一个洞,有 ( U% i6 v0 a/ w) w* m4 E+ [
人的胳膊那么粗,并且已经磨得光滑发亮。他试着用绳子做了个网套,下在洞口,夜间便听到那
+ {- Q! h: n0 H( G8 w- x里有摇动扑腾声。他去捕捉而得一根大头发,长三尺多,一会儿又变成了蚯蚓。从此也就无忧无 ; X% R- \& V: F* }! U0 o
虑了。
桓 谦 : u0 |: G$ _% L% w7 u
桓谦字敬祖。太元(“元”原作“原”,据陈校本改。)中,忽有人皆长寸余,悉被铠持槊,乘 . L  i0 Z! i5 M% a& n& U
具装马,从塪中出。精光耀日,游走宅上,数百为群。部阵指麾,更相撞刺,马既轻快,人亦便
7 F8 H% k2 R! _+ u; O1 H; u5 o9 @能。缘几登灶,寻饮食之所。或有切肉,辄来丛聚,力所能胜者,以槊刺取,迳入穴中,寂不复
) c! o! T6 t2 I% p7 r出,出还入穴。蒋山道士朱应子令作沸汤,浇所入处。因掘之,有斛许大蚁死在穴中。谦后诛 % K3 @6 s0 ?' [6 u: Z4 I2 k
灭。(出《异苑》) ( L+ i4 l0 q' E7 c6 p
  桓谦,字敬祖。晋孝武帝太元年间,忽然有些人都长得一寸多高,全都身披铠甲手持长矛,
! T- a- d) i0 y! i3 a( s骑着装饰的战马,从洞穴中出来,阳光一照金光闪耀,行走于住宅之中,以数百个为一群,指挥
& \$ O& v2 h4 Y# \1 B, a布阵,互相冲杀。马很轻快,人也轻捷,顺着小桌登上灶台,找存放吃喝的地方。有的遇上切好
. O2 o& k4 Q( B/ a6 F* {, Y$ x的肉,便一起聚集过来。对于那些能搬动的,便用长矛去刺取,便径直运进洞穴中。以后便静悄
2 }6 W! [% t8 z) p3 {  j, N9 Q悄地不再出来,即使出来也很快回到洞穴中。蒋山道士朱应子叫人烧滚开的水,向入口浇灌。于 8 ]7 a" d% b) t+ f
是把洞穴掘开,有大约一斛那么多的大蚂蚁死在里面。桓谦后被杀死。
青 蜓
: O& T  Z; C0 D/ v司马彪《庄子注》,言童子埋青蜓之头,不食而舞曰,此将为珠,人笑之。《博物志》云,埋青
" C; d* t/ V1 I$ O蜓头于西向户下,则化成青色之珠。(出《感应经》)
$ u8 `! V0 n5 z7 [, ^  在司马彪的《庄子注》中,说有个儿童埋下青蜓头后,不吃而手舞足蹈地说:“这个青蜓头 + t: e7 B# M- k* d& @6 x: [* ~
将会变成珍珠!”人们都讥笑他。《博物志》中说:“把青蜓头埋在向西的门下,就能变成青色
  R, E8 `& J5 P: v: b的珍珠。”
朱 诞
/ O2 K: G$ T: e5 w宋初,淮南郡有物取人头髻。太守朱诞曰:“吾知之矣。”多买黐以涂壁。夕有一蝙蝠大如鸡, 7 A* j) _% H/ \* C" N
集其上,不得去,杀之乃绝。观之,钩帘下已有数百人头髻。(出《幽明录》)
, a4 E- o6 o: }- r( w$ S  南朝刘宋初期,淮南郡有个东西专门取人的发髻。太守朱诞说:“我知道它是什么了,我知
. z/ z" j5 ^8 V8 P( \道它是什么了。”他买了很多木胶把它涂在墙壁上,夜间有一只蝙蝠像鸡那么大,落在墙上,便
" C8 `, ~: H5 {9 U2 p不能离去。把它杀死之后,就再也没有这种事发生了。观察那只蝙蝠,钩帘下已有数百个人的头 ) W) D& f/ a, z9 t6 M+ y
髻。
白 蚓 9 N% X/ y3 O9 ^9 W1 s" z, ~: U' y  c% M
刘德愿兄子,太宰从事中郎道存,景和元年,忽有白蚓数十登其斋前砌上,通身白色,人所未尝
4 T) i5 E+ \3 b. d! s见也。蚓并张口吐舌,(“舌”字原缺,据明抄本补。)大赤色。其年八月,与德愿并诛。(出
8 M2 g! a+ a# h& l9 O3 r《述异记》) + Z3 A. h" g9 q2 m
  刘德愿哥哥的儿子,太宰从事中郎刘道存,在南北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,忽然看见有几十条
2 O1 z2 h! k' m3 F' O白蚯蚓爬到书斋前的台阶上,那蚯蚓通身白色,人们从未见过。蚯蚓张口吐舌,大红色。这年八 7 P5 `0 `, U8 Z$ u
月,刘道存和刘德愿一起被杀。
王 双 - K9 v- t, t; z% t4 @
孟州王双,宋文帝元嘉初,忽不欲见明。常取水沃地,以菰蒋覆上,眠息饮食,悉入其中。云,
4 P. N# ]" I& h/ B8 ^恒有女,著青裙白巾,来就其寝。每听闻荐下,历历有声。发之,见一青色白颈(“颈”原作
5 d5 x1 V4 V) x0 ]& v4 W" U“缨”,据明抄本改。)蚯蚓,长二尺许。云,此女常以一奁香见遗,气甚精芬。奁乃螺壳,香
0 \' k2 o4 q) o) |! j则草莆根。于时咸以双暂同阜螽矣。(出《异苑》) : C- I0 G1 [; G5 d, r6 L
  孟州人王双,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初年,他忽然不愿见光亮,经常打水浇湿了地,再用菰蒋盖
# C4 |# G. o3 l) i- C9 G( [, e8 A在上面,不论是睡眠饮食,他都在里边进行。据他说,常有一个女子,穿着青色裙子系白色发 9 k9 Y5 }2 n" p* u" {
巾,来与他同床共枕。可是每次都听到在草垫下边,历历有声,扒开一看,发现有一条青色白颈 + z; t) L9 M( ^2 ~  G
的蚯蚓,二尺多长。他又说,这女子常以一匣香赠送与他,那气味十分芳香。那匣其实是个螺 1 d  S- _9 \3 b4 B1 c: V
壳,而香则是菖莆根须。当时都以为王双暂且和幼蝗虫同居。
白泽 8 n5 a! ?9 n9 R/ W" I8 T, h: K
号称上知天文地理,下知鸡毛蒜皮;通过去,晓未来(玩笑)。不过能说人言,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(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)(封神榜?)。绝对神兽中的No.1。
6 k- D( F% X5 J( T' [《轩辕本纪》、《抱朴子(极言)》、《瑞应图》有载。
" \6 X( W0 r7 W2 v0 G3 t9 r/ g" [4 A2 L化蛇
  u: c7 ~  `$ ?" z水兽。人面豺身,有翼,蛇行,声音如叱呼。招大水。(存在象《3×3只眼》中的MM也有可能)   Y% m: E+ U7 W, K: i% B
《山海经(中次二经)》有载。 & e( d, H4 b# z, t* o% @. L5 ?
英招
/ i4 ~( E/ C- A8 y+ x人面马身(人头马?),有虎纹,生鸟翼(人头飞马?),声音如榴。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,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。
& |' ^7 X& q& w' o: F# C《山海经(西次三经)》有载。
玄蜂 1 u- l& |) s* r$ ^8 c9 J1 M0 v
其实就是巨蜂,腹大如壶,蛰人,有毒,能杀人。 0 b' {9 T0 T  q
《楚辞(招魂)》有载。
青牛
1 Q6 f! k0 A; i" ~9 g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。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(土精成形是玉羊)。
; U% I% }% V0 q+ f: K《嵩高记》、《录异传》有载。
呲铁 : ]: K: I0 a4 v; E/ d3 _
形状象水牛,但有巨角,皮毛漆黑,以铁为食。排泄物利如刚(精炼?提纯?),可作兵器。 0 S7 U( h9 z2 k2 b8 h$ b! w
《神异经(中荒经)》有载。
山臊
) K2 p% Q! ~' g6 m6 u0 V山神,人脸猴身,(一手)一足,能说人话,而且会变化,特别喜欢吃虾蟹。 * O% i$ L. y) _
《神异经(西荒经)》、《国语(鲁语下)》、《诉异记》有载。
火鼠
7 ~) T7 `+ m4 b1 B又名火光兽。生活在火山中(非现在通指的火山,乃是燃烧的森林),重百斤(体形应甚大),毛长接近一米,细如丝,见水即死。用它的毛就可制成“火烷布”(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)。 : z' ]. j1 u7 {! u+ o) w. ]5 R
《神异经(南荒经)》、《十洲记》有载。
商羊 ; y$ J5 x% {3 ]  ^  O; A/ {
一足鸟,招大雨。(估计只是能预见天气)
3 g5 O2 V- R9 h8 q2 t* |《说苑(辨物)》有载。
讹兽 6 B% T4 d6 u- o6 E# T( u
别名诞。人面兔身,能说人言。喜欢骗人,言多不真。其肉鲜美,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。(利用价值很高,呵呵) 9 n; O4 x! b* z- G
《神异经(西南荒经)》有载。
民鸟(此为一字)
$ h; R& V- y2 g$ N4 y" f嘴为赤色,身为翠色。可御火。
. v7 s' A6 E. ^4 J《山海经(西山经)》有载。
钦原 6 p- G# z/ \  @6 H! F3 Z- V& _
鸟,形状象蜂,和鸳鸯差不多大(可能就是一种巨蜂)。蛰兽兽死,蛰树树枯。(玄蜂升级版?)
- ^* T$ B6 {  ?《山海经(西次三经)》有载。
钩蛇
1 h! N9 y) d& B3 C9 T* O蛇,身长二十米以上,尾部有分叉。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。 ( x: j0 U% L' F& H
《水经注(若水)》有载。
远飞鸡
" f% f8 U6 D9 u又名翻明鸡、目羽鸡。紫色,翅膀下亦有眼睛。日出夕还。(鸽子的异种?) ) E  g3 X. p: _8 v, T  t- `7 ?6 m4 B
《洞冥记》有载。
腓腓
3 F- F& T" H& N" I0 [) W  E有点象狸,白色的尾巴。养之可以解忧愁。(高级宠物?) ; h7 ?! Y. H* z6 H) j  ]& Q
《山海经(中山经)》有载。
诸犍
0 H5 g, O$ U% S3 H  C) V6 Q. j1 r! u人面豹身,牛耳一目,有长尾,能发巨声。行走时衔着尾巴,休息时盘着尾巴。
& n7 V( Q! p# Y+ Q《山海经(北山经)》有载。
混沌 " [# X! [; f, ~
长毛四足,如犬,有腹无五脏。抵触善人,凭依恶人。(绝对恶灵是也)
' ^8 w" |" l5 B! O1 t(另有混沌神之说,另行说明,不归此处) & D, Y+ i8 s% q$ u3 F
《神异经(西荒经)》有载。
应声虫 * v  h2 \3 \! e
居于人腹。宿主每发声,腹中便有小声效之,且会越来越大。以雷丸可治。(腹语?) . P# n) g# u. N! `5 f% e
《续墨客挥犀》、《隋唐嘉话》有载。
庆忌
5 w% I% M( y6 \3 Z: n2 P  L又名要离。泽精,人形,大概十几公分高。黄衣黄帽,乘黄色小车,日驰千里。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(亦有捉鱼之说)。历史上也有人名(吴王僚子,猛将)、塔名为此。
2 a) s4 N/ V2 g) C/ k% j《管子(水地)》、《太平预览》有载。
并封 ; d& \' Q2 k5 Z
类猪,黑色,前后皆有头。
! ~% C& s6 F% p6 ?# MPs:述荡则是左右有头。 * u. p0 T0 y: g: |6 j/ ^
《山海经(海外西经)(大荒西经)》、《周书(王会)》有载。
夫诸 % {% v4 B8 d  ?5 z2 q/ _3 ^
象白鹿,但有四角。招大水。
/ v$ o$ E1 x. `5 J! t7 c: ^《山海经(中次三经)》有载。
当康
/ I5 A9 v" k! O8 M3 q. P有牙的小猪状,因叫声而得名。可以预见丰年。
( x/ i7 ?# C, C0 [" ]) Z《山海经(东次四经)》有载。
山蜘蛛 & v! X& }6 A3 f9 m
巨蛛,大如车轮,其丝可止血。 ) ^0 D/ ~. S, u& p) I/ q
《南部新书》有载。
鸣蛇
4 |3 k. o4 C0 I( Y( a! C大体如蛇,但有四翼,发磐磐之音。见则大旱。
% `7 V1 A/ ?7 {《山海经(中次二经)》有载。
南海蝴蝶 7 s& U) H! M# H$ [& Y- C
巨型蝴蝶。有人曾捕之,去掉其翅膀和须足,仍有八十斤,极其鲜美。(可惜无人饲养)
2 o/ ?$ {5 N; O3 x《岭南异物志》有载。
幽(安鸟)
0 q0 m( o5 H0 ?* Z+ Y8 E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,经常发笑。看见人则躺倒(藐视?挑衅?)。因叫声得名。
1 X" M0 [7 {5 q1 u《山海经(北山经)》有载。
狸力 5 o/ X# p7 X' c6 ^
猪状兽,脚后有突起,声音就像狗叫。应该是有操土之能。
- \. a5 h% ?) _《山海经(南次二经)》有载。
(马交) 2 |+ c6 w1 m& @( B( e$ D
类马,白身黑尾,头有一角,利齿,四足为爪,发音如鼓声。以虎豹为食。一说可御兵。 8 y' O0 z: F6 f& R7 }) K1 k, F1 p
《山海经(海外北经)(西次四经)》、《管子(小问)》、《周书(王会)》有载。
孰湖
9 A' u" G9 e9 Q* D8 O: v% ~马身鸟翼,人面蛇尾(与英招类似)。喜欢载人(应该很适合作坐骑)。 2 \/ T3 W' {& z
《山海经(西次四经)》有载。

# h6 ]# W& A6 n" |) D似羊非羊,似猪非猪。在地下食死人脑,能人言。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。   E" b0 B" y  n% Q
《搜神记》、《晋太康地志》有载。

! H& [% H1 B( P3 v3 E  g, [6 `5 G身长数丈,类牛,青眼光耀明亮,四脚于土中,虽在动却不移开。唯灌酒能消。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,酒能忘忧,所以可消。 # v7 W4 }7 }1 c4 I  y4 H
《搜神记》有载。
鬼车 ) y: v" a% j7 Q& y6 M! B! w0 m
别名九头鸟。色赤,似鸭,大者翼广丈许,昼盲夜瞭,稍遇阴晦,则飞鸣而过。爱入人家烁人魂气。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,常滴血。血滴之家,则有凶咎。(此疑个例)
! Q6 {+ I& p' o, {《三国典略》、《岭表录异》、《正字通》有载。
九婴 ) C$ H0 s: \' R( \2 g6 {
水火之怪,为羿所杀。(应可喷火吐水,为九头蛇之类)
( Z1 {5 g7 Y! U) b* F/ ?《淮南子(本经训)》有载。
3 X: }, \2 K( @/ S- z4 X5 |4 s可和西方的九头蛇比比?很类似吧。 . l0 A; {; [3 c% P+ a5 S8 {$ I
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?
飞廉
! ~, R5 ?) V0 j  B5 G鹿身,头如雀,有角,蛇尾豹文。有说其为风伯。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。
* n: o/ O  T& d# Q8 s1 f$ v' d" h  \《楚辞(离骚)》有载。
飞诞鸟
+ T/ Z  E$ D! `- B8 g$ i/ y鸟,似鼠,赤足。口可分泌粘胶,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,亦有时用其喷射,百发百中。(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猎)
9 }/ |9 M9 C0 g, }《广博物志》有载。
九尾蛇
$ a# s/ z# G- j/ F9 a巨蛇,体有鳞甲,腰以下有九尾,拖行,有铁碰撞之声。尾端有小孔,会喷射,如枪弹,中者非死即残。(神话气息不浓,但可算是比较标准的怪兽,而且还是满强的) 9 b1 P# u; [( ^9 y. u
《续子不语》有载。
奚鼠
. f' `* v; B6 _6 i巨鼠,居于冰下,重千斤,肉可食。皮毛可以制衣被,为御寒上品。用其皮蒙鼓,其声可以传千里,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。(鼠王的说) 4 q, B( S  P4 B: f$ }9 Q' p0 f
《神异经》有载。
傲因(字打不出来啊,痛苦中) % _8 a; w- i1 q6 ^& y
类人,穿着破烂衣服,手为利爪。袭击单身旅人,喜食人脑。舌头暴长,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,用烧烫的大石掷之,可杀。(有相当智能,懂伪装。可能感觉敏锐,尤其是舌头(痛死的?)。可推见其反应甚快,为搏斗型。) $ ]8 G$ D) H8 K
《神异经(西荒经)》有载。
  s. R% D$ W) b4 b# w+ D, L
形如兔,两耳尖长,仅长尺余。狮虎畏之,盖吼溺着体即腐(强酸?)。(不过还是比犼弱太多了啊) ' q/ h5 S4 \, q' }9 i+ W
《偃曝馀谈》有载。
橫公鱼 8 \+ y8 V# M& E+ e5 R: f
生于石湖,此湖恒冰。长七八尺,形如鲤而赤,昼在水中,夜化为人。刺之不入,煮之不死,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,食之可却邪病。 ' |% V. w! L; a- c1 r, Y
《神异经(北方荒经)》有载。
傒囊   h' H( p: o+ x7 {; ^$ P# Y
象小孩子,见到人就伸手牵引,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。(应该不是动物,而是一种鬼怪吧。吸人魂气?)
+ K$ z* `& r# O《搜神记》有载。
风狸 6 O' E7 O0 m% d+ S6 s- M
别名风生兽。似貂,青色。火烧不死,刀砍不入,打之如打皮囊。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,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。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。其溺可入药,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。(此兽灭绝多半就是因为那个‘寿五百’上了,人类真是恐怖啊) # S2 b- O( p" \3 Y) e3 K
《抱朴子(仙药)》有载。
(角圭)(角虎)
# u1 i4 {5 g% Y5 U  @又名任法兽。如羊,一角,青色,性忠直。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。皋陶(人名)曾用其断案。(疑可识人心,故能断对错。生物测谎仪?) " ~! I2 f5 v% E, H6 r- g
《诉异记》、《神异经》有载。
委蛇
# j& i' Y6 {) s6 S又名延维。人首蛇身,有两头,紫衣朱冠,和车辕长度相当。厌恶雷声,闻之则捧首而立。见则能霸天下。
3 \% Z: a  D- M2 D. o《山海经(海内经)》有载,《庄子(达生)》则说齐桓公曾见之。
1 o2 U/ o1 D& i; S3 s5 PPs:闻一多《伏羲考》中则说此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象。(搞笑吧?)
契俞(不好意思,用了别字)
# V' Q- b" G- E$ u' o8 J5 |兽中最大者,龙头马尾虎爪,长四百尺,善走,以人为食。遇有道之人则隐藏,遇无道之人则食之。(惩恶扬善?不过依此之言,无法理解其捕食方式?如此大的体形,速度要多快才能……)
, b% v+ y) e% Z; B7 C《尔雅(释兽)》有载。
魍魉
* E8 [  }0 U; X4 Q木石之怪,亦有说为山川之精。状如三岁小孩,红眼长耳,赤黑色,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。
& Q: a) c2 Q& {- K. _, {《国语(鲁语下)》、《说文》有载。
(鼠勺)犬
4 m5 |  c  d' `3 g4 U  `0 @! u: X类狗,能飞,食虎豹。 6 \4 I- S5 u9 A% O) i8 b1 d, A: \
《周书(王会)》有载。
率然
: b3 T" `$ Q7 b: v% V0 G+ z五彩蛇,亦有说为两头。人物触之,中头则尾至,中尾则头至,中腰则头尾并至。(登它主要是因为《孙子兵法》中‘三军势如率然’即为此蛇)
6 g9 H2 C# ~" N" F《神异经(西荒经)》、《博物志(异闻)》有载。
佚事:
/ j; I2 ^) X- P! ]3 P6 A+ E! ?剑光射人(invincibility提供)
9 i( ~- E6 K2 U5 I! w汉帝相传。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。高帝斩白蛇剑。剑上有七朵珠九华玉以为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。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。十二年一加磨莹。刃上常若霜雪。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。
谏珂
7 E' {6 y' H% |平公有一天出朝,有只鸟围着他飞不离去,他就对师旷(人名)说:“我听说如果是霸王之人,凤亦为之下;今天有鸟整天围着我传,那是凤吗?”师旷说:“东边有一种鸟,名叫谏珂,文身朱足,喜狐,今天主上必然穿狐裘大衣上朝。”平公说:“是。”师旷说:“今天鸟围着你飞是因为狐裘,而不是你的德义。你为什么要自己yy呢!”平公听后很不开心。
穷奇: 1 P7 }8 }/ f& H/ H4 ?; a  S* c
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:《山海经.西次四经》上言“状如牛,音如狗”;《山海经.海内北经》上言“状如虎,有翼”。但不管是哪种形象,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,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,大致引《神异经.西北荒经》上的说法,它“知人语言,逢忠信之人,啮而食之,食人自首始;逢奸邪则擒兽而伺之”。也就是说,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,而且先被咬掉脑袋,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。这样“是非分明”且付诸行动的怪兽的确少见。 ( {% Q8 a7 e5 d: a- D- }( w* R
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记载了穷奇的来历,“少昊氏有不才子,毁信恶忠,崇饰恶言,天下谓之穷奇。”舜将其流放,“迁于四裔,以御魑魅”。少昊为西方天帝,其母名皇娥,其父称为“白帝子”,即太白之精,他们的故事可见于《拾遗记》,非常美丽动人。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,其果实万年一结,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。少昊主宰西方,称为“穷桑氏”,或者“金天氏”。注意这些关键字“白”啊,“金”啊,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,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,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“浑沌”;颛顼的不才子“桃(应为木+寿,音tao)杌;以及“饕餮”三族,作为怪兽的“浑沌”,“桃杌”,“饕餮”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方,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,但想来离被称为“西王母”(地名)的西荒之地不远。也就是说,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,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,所谓“御魑魅”的说法很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,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,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。“浑沌”,“桃杌”,“饕餮”也具有相似的特点,这里不加赘述了。
" r) M0 U* U3 g( o8 \一种说法认为“穷奇”是一种怪兽,而少昊子只是因为其特性而被比作“穷奇”。从家族命名和传说的情节而言都可以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,穷奇就是少昊帝之子,不仅仅是因为有智能而被视为神兽,它本来就是“神-兽”,是一个是非颠倒,善捕禽兽的家伙。至于大傩(旧时的迎神赛会)中的逐疫十二神中负责“食蛊”的穷奇神,因为反而不够“神话”,也就暂时弃之不理了吧。
回復

舉報

 分享同時學會感恩,一句感謝的話語,就是最大的支持!  歡迎交流討論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册

本版積分規則
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